了解自杀预警信号是预防自杀行为的重要步骤,以下是一些建议: 1、关注言语信号 直接表达自杀意愿:如果某人经常谈到自杀,如“我要自杀”、“活着没有意义”等,这是最直接且强烈的预警信号。 间接暗示:他们可能会说“我不在这里就好了”、“我要离开”等话语,这些也是自杀意愿的间接表达。 对死亡和绝望的议论:总是...
回答于 2024-09-10 15:24
很多人之所以能这么轻巧地说出“自杀是懦弱的表现”这样的话,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语言的力量浑然不觉,不觉得自己会成为雪崩前的最后一片雪花。 相信大家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些新闻报道:一位试图轻生者站在楼顶,引来了群众围观,其中个别群众甚至会对视图轻生者大喊“跳下来”“还在等什么,跳啊”“有种你就跳下来”“怎么还不跳...
回答于 2024-09-10 15:23
自杀报道可能对易感人群产生模仿效应,尤其是青少年。因为青少年缺乏足够的心理应对能力,而在接触到自杀信息后产生模仿行为。 韩国一研究组于2005年到2011年的7年间,对韩国自杀死亡的9万余人为对象进行了研究。 研究期间因自杀而在电视和报纸上被连续报道一周以上的知名人士有13人,这13人自杀后一个月内自杀人数约...
回答于 2024-09-10 15:23
大多数有自杀倾向的人对赴死其实是感到矛盾的。他们会有意无意地试图安排自杀未遂,希望有人会进行干预。 相关研究显示,90%以上的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有意识、无意识地发出预警信号。这些信号就是他们在对这个世界发出最后的呼唤,他们呼唤着能有人关注、帮助他们。 一个计划自杀的人通常会给出他们自杀意图的线索,...
回答于 2024-09-10 15:22
自杀可以被分为三种常见的类型:冲动型自杀、抑郁型自杀和精神异常引起的自杀。 冲动型自杀: 冲动性自杀是指本身并没有身心疾病,而是在遭遇一些负面事件后出现悲观、压抑、狂躁等情绪后无限放大,最后采取了极端的自杀行为来发泄和解脱。 冲动型自杀教为常见,当事人常常因为一时“想不开”就想自杀,其行动缺乏周...
回答于 2024-09-10 15:21
不想上班。不想做家务。你觉得自己简直就是世上最懒惰的废物。你悲观,你失落。你无时无刻不想打起精神,可是你就是做不到。原本生活工作都井井有条的你把一切都弄的一团糟。工作已经拖了好久了,可是你连一个工作电话都不想打。于是每个早晨,你害怕走向工作的地点。你的家更是脏的可怕。有时候发现都找不到一双干净的袜子了...
回答于 2024-09-10 15:15
识别身边有自杀倾向的人,并非易事,但以下几个特点或许能为我们提供线索: 1)巨大的生活变故:当个体遭遇重大挫折,如三观崩塌、人生目标破灭等,他们可能会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 2)失控感:感到自己无法掌控自己的生活,这种无力感会进一步加剧他们的痛苦。 3)无助与绝望:对未来失去希望,感到前路茫茫,无...
回答于 2024-09-10 15:14
1.如果你是Ta的家长 家长应该多关心和陪伴孩子,提高与孩子的沟通能力,学会真诚地倾听孩子的声音,理解孩子的世界。 比如说向你的孩子询问他们在学校和日常生活当中的情感状况,问问他们在学校是否过得开心,跟朋友相处的如何,而非仅仅是关注他们在学校里的学业成绩和表现。 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时,你要让孩子知...
回答于 2024-09-10 15:09
实际上,实施自杀计划的人不是真的想结束生命,相反,他们在自杀前的心理也是很矛盾的:一方面想要结束生命,一方面却想要获得帮助。 自杀绝不是毫无预警、突然发生的,几乎所有人在自杀以前,都会因这样的矛盾和痛苦的心理,跟身边的亲朋好友发出求救信号。 自杀干预研究者提出了“3P”原则:即自杀是可觉知(perceptib...
回答于 2024-09-10 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