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分析:
公司实际支付6473元,但取得发票为6280元,差额193元无发票。当前提议是让人事部门提供替票(其他发票)并将差额作为备用金处理,需考虑会计分录及合规性。
处理方案及会计分录:
方案一:使用替票处理(存在税务风险)
支付时挂账备用金:
借:管理费用-相关科目 6280 其他应收款-人事部门备用金 193 贷:银行存款 6473
- 按发票金额6280元计入费用,差额193元挂备用金。
人事提供替票后冲抵备用金:
借:管理费用-相关科目 193 贷:其他应收款-人事部门备用金 193
- 风险提示:替票若与实际业务无关,可能被认定为虚开发票,税务稽查时需补税及滞纳金。
方案二:无票费用入账并纳税调整(合规但增加税负)
- 全额确认费用,汇算清缴调整:
借:管理费用-相关科目 6473 贷:银行存款 6473
- 税务处理:汇算清缴时,无票部分193元需调增应纳税所得额,按25%税率计算补缴企业所得税48.25元(193×25%)。
方案三:追责或补开发票(最优解)
联系供应商补开193元发票:
- 若供应商同意补开发票,凭票入账,分录同方案一(全额费用化)。
- 优点:完全合规,无税务风险。
由责任人承担差额(如人事部门失误):
借:管理费用-相关科目 6280 其他应收款-责任人 193 贷:银行存款 6473
- 责任人归还现金时冲抵:
借:库存现金 193 贷:其他应收款-责任人 193
建议:
- 优先补开发票:与供应商协商补开193元发票,确保业务真实性,避免风险。
- 规范报销制度:要求未来报销必须凭票付款,差额由责任人自行承担。
- 谨慎使用替票:替票易引发税务风险,应作为下策,并确保替票业务真实发生。
合规性高于便利性,尽量减少税务风险,确保账务处理符合税法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