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公司增值税税负过高的问题,以下是三种常见的合法降税思路:
1.?优化进项管理,提高抵扣比例
- 确保进项应抵尽抵:严格审核采购环节,优先选择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供应商(尤其是一般纳税人),避免因小规模纳税人(3%征收率)或不开票导致的进项损失。
- 扩大可抵扣范围:梳理固定资产购置、租赁、物流费用、技术服务等支出,确保相关进项发票及时获取并抵扣。
- 调整采购策略:对高毛利产品,可协商拆分采购内容(如产品与服务分离),避免因进销税率倒挂(如销售13%但采购3%)导致税差过大。
2.?调整业务模式,适用低税率或免税政策
- 分拆业务适用低税率:若销售混合不同税率商品或服务(如硬件+软件、产品+安装),需分别核算,避免从高计税(如13%→6%)。
- 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例如,农产品销售(9%或免税)、资源综合利用(即征即退)、软件企业超税负返还等,需对照行业政策申请资质。
- 调整交易结构:通过供应链整合(如“统购统销”转为委托加工)、引入平台模式等,优化增值税链条,减少中间环节税差。
3.?规划纳税主体,合理利用区域性政策
- 分设纳税主体:剥离高毛利业务至小规模纳税人(3%征收率),或通过集团内部交易分摊税负(需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 税收洼地布局:在财政返还地区设立采购/销售公司,通过合规业务分流享受地方留存增值税返还(需注意实质性经营要求)。
- 申请留抵退税:若存在大量留抵税额且符合条件(如先进制造业),可申请退还留抵税额,缓解现金流压力。
注意事项:
- 所有操作需以真实业务为前提,避免虚开发票、空壳公司等风险。
- 建议结合财务数据测算不同方案效果,并咨询专业税务机构定制落地方案。